形容对他人尽最大的努力关怀照顾。
出处:礼记.郊特牲天子大蜡八。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蜡之祭也,主先啬而祭司啬也,祭百种以报啬也。飨农及邮表畷、禽兽,仁之至,义之尽也。古之君子,使之必报之。迎猫,为其食田鼠也;迎虎,为其食田豕也,迎而祭之也。祭坊与水庸,事也。
宋.陆游〈秋思〉诗其一○:「虚极静笃道乃见,仁至义尽余何忧?」 明.沉受先《三元记》第三六出:「恤贫者仁,乐施者义,仁至义尽,实宜宠褒。」 清.黄宗羲〈陈乾初先生墓志铭〉:「夫性之善在孩提少长之时,已自弥纶天地,不待后来,后来之仁至义尽,亦只还得孩提少长分量。」 清.梁章钜《归田琐记.卷五.隆科多》:「我朝之恩礼故旧,仁至义尽,盖史册所未闻也。」 《儿女英雄传》第一三回:「这等一女子,取义成仁,仁至义尽,无所为孽。」
他一直照顾因公殉职部属的家人,可说是仁至义尽。 我们对你容忍再三,已经仁至义尽,岂料你仍不知悔改。 在朋友最困难时,他把薪水都拿去资助,这种人可算是仁至义尽了。 更多句子 ++
原指祭祀有功于农事诸神,极尽仁义之道。语本《礼记.郊特牲》:「蜡之祭也,主先啬而祭司啬也,祭百种以报啬也,飨农及邮表畷禽兽,仁之至,义之尽也」后用以指尽最大的努力,以关怀照顾他人。明.沉受先《三元记》第三六出:「诏曰:『恤贫者仁,乐施者义,仁至义尽,实宜宠褒。』」
形容尽最大的努力,以关怀照顾他人。【造句】:朋友对他已经是仁至义尽,他应该感恩图报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