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街谈巷议大街小巷里人们的议论。指民间的舆论。
2 . 下里巴人战国时代楚国的民间通俗歌曲。
3 . 郑卫之音本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因儒家认为其音淫靡,不同於雅乐,故斥之为淫声。
4 . 势倾朝野形容权势极大,可以压倒朝廷民间。
5 . 街谈巷语大街小巷里人们的议论。指民间的舆论。同“街谈巷议”。
6 . 街谈巷说大街小巷里人们的议论。指民间的舆论。同“街谈巷议”。
7 . 巴人下里①即下里巴人。古代楚国流行的民间歌曲。用以称流俗的音乐。巴,古国名,在今四川东部一带,古为楚地。下里,乡里。②泛指粗俗的。
8 . 田夫野老乡间农夫,山野父老。泛指民间百姓。
9 . 街谈巷谚大街小巷里人们的议论。指民间的舆论。同“街谈巷议”。
10 . 里谈巷议里:乡里、邻居。邻里街巷间人们的议论谈说。指民间的议论。
11 . 郑卫之声本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因儒家认为其音淫靡,不同於雅乐,故斥之为淫声。
12 . 微服私行微服:平民服装。私行:秘密出行。旧指皇帝或官吏穿上平民服装秘密到民间探访民情或疑难重案。
13 . 畎亩之中乡野、民间。
14 . 郑卫之曲本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因儒家认为其音淫靡不同於雅乐,故斥之为淫声。
15 . 街谭巷议大街小巷里人们的议论。指民间的舆论。同“街谈巷议”。
16 . 燕啄皇孙汉成帝无病暴毙,民间有童谣曰:「木门仓琅琅,燕飞来,啄皇孙。皇孙死,燕啄矢。」流传皇后赵飞燕与妹赵昭仪谋害皇孙。典出汉书˙卷九十七˙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传。后比喻后妃谋害皇子。
17 . 闾巷草野乡野、民间。
18 . 东野巴人古代楚国民间通俗歌曲,又称《下里巴人》。
19 . 朝野上下朝野:指朝廷和民间;上下:从中央到地方。指从中央到地方,从做官的到老百姓。
20 . 八府巡按巡按之名,起于明代,非固定职官,临时由朝廷委派监察御史担任,分别巡视各省,考核吏治。“八府巡按”常见于戏曲、小说,民间多视为清廉而有权势的大官。
21 . 乐府民歌乐府,这里指魏晋以来可以入乐的诗歌,包括文人创制的诗歌和从民间采集的歌谣。
22 . 村歌社鼓指民间的歌谣、鼓乐。
23 . 村箫社鼓指民间鼓乐。
24 . 武断乡曲指凭借势力在民间横行霸道。
25 . 村歌社舞指民间歌舞。
1 . 濮上之音相传春秋时,卫灵公到晋国访问,途中夜宿於濮水之上,半夜听到琴声,就命令乐师师涓记下。
2 . 交头接耳形容低声私语。
3 . 靡靡之音指颓废淫荡、足以使人丧志的音乐。
4 . 举国上下举:全。指全国上上下下的人。
5 . 众说纷纭各式各样的说法纷乱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