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斯文扫地指礼乐教化的典章制度被毁坏废弃。
2 . 礼坏乐崩典章制度、礼乐教化遭受破坏,道德规范、社会纲纪荡然无存。
3 . 文修武偃礼乐教化大行而武力征伐偃息。指天下太平。
4 . 修旧起废原指修诗书,兴礼乐。后引申为把旧有的修理好。把废置的利用起来。
5 . 礼坏乐缺典章制度、礼乐教化遭受破坏,道德规范、社会纲纪荡然无存。
6 . 鸣琴而治指以礼乐教化人民,达到“政简刑清”的统治效果。旧时常用做称颂地方官的谀词。
7 . 礼废乐崩典章制度、礼乐教化遭受破坏,道德规范、社会纲纪荡然无存。
8 . 礼乐崩坏典章制度、礼乐教化遭受破坏,道德规范、社会纲纪荡然无存。
9 . 衣冠礼乐典章制度,礼乐规仪。
10 . 弦歌不辍比喻政治清明,礼乐教化普及。
11 . 典章文物指法令、礼乐、制度以及历代遗留下来的有价值的东西。
12 . 武城弦歌孔子的学生子游出任武城邑令,用礼乐教化百姓。
13 . 制礼作乐制定礼乐,泛指国家文物制度的制定。
14 . 三千弟子本指孔子的三千个门生。语本史记˙卷四十七˙孔子世家:「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后比喻学生众多,桃李满天下。
1 . 声名狼藉比喻名声非常恶劣。
2 . 五经扫地比喻知识分子出丑丢人,丧尽斯文。
3 . 名誉扫地身家名誉,一败涂地。
4 . 礼崩乐坏形容典章制度、礼仪教化遭受破坏,社会秩序、道德规范混乱。
5 . 修旧利废将坏的?旧的东西修理好,使成为可利用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