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欢喜冤家表示又爱又恨的意思。小说戏曲中多用作对情人或儿女的亲热称呼。
2 . 插科打诨科:指古典戏曲中的表情和动作;诨:诙谐逗趣的话。戏曲、曲艺演员在表演中穿插进去的引人发笑的动作或语言。
3 . 南腔北调原指戏曲的南北腔调。现形容说话口音不纯,搀杂着方言。
4 . 梨园子弟泛称表演戏曲的艺人。
5 . 哀感顽艳顽:愚顽。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6 . 大打出手原指戏曲中的主角同几个人对打。后亦形容凶狠打人或相互斗殴。
7 . 打诨插科诨:诙谐逗趣的话。科:指古典戏曲中的表情和动作;戏曲、曲艺演员在表演中穿插进去的引人发笑的动作或语言。同“插科打诨”。
8 . 周郎顾曲原指周瑜业于音乐。后泛指通音乐戏曲的人。
9 . 一板三眼板、眼:戏曲音乐的节拍。比喻言语、行动有条理或合规矩。有时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灵活掌握。
10 . 顾曲周郎原指周瑜业于音乐。后泛指通音乐戏曲的人。
11 . 撒科打诨穿插在戏曲表演中,使观众发笑的动作与道白。
12 . 马前泼水戏曲剧目。
13 . 撮科打哄犹言插科打诨。戏曲、曲艺演员在表演中穿插进去的引人发笑的动作或语言。
14 . 蟒袍玉带绣有蟒蛇的长袍,饰有玉石的腰带。指官服,也指传统戏曲中帝王将相的服装。亦作“蟒衣玉带”。
15 . 撮科打閧犹言插科打诨。戏曲、曲艺演员在表演中穿插进去的引人发笑的动作或语言。閧,同“哄”,喧闹。
16 . 压寨夫人称盗贼头目的妻子,常见於小说戏曲中。
17 . 生旦净丑传统戏曲角色名。生扮男子,有老生、小生、武生的区别;旦扮女子;净扮有独特性格的男子,俗称“花脸”;丑扮滑稽人物即丑角。
18 . 跑龙套原指戏曲中拿着旗子做兵卒的角色,后比喻在人手下做无关紧要的事。
19 . 八府巡按巡按之名,起于明代,非固定职官,临时由朝廷委派监察御史担任,分别巡视各省,考核吏治。“八府巡按”常见于戏曲、小说,民间多视为清廉而有权势的大官。
1 . 龙争虎斗比喻各强争斗。
2 . 短兵相接比喻近距离激烈地搏打、争斗。
3 . 油嘴滑舌形容说话油滑?轻浮不实。
4 . 发科打诨泛指引人发笑的举动或言谈。
5 . 嘻皮笑脸笑里透着顽皮和耍赖等不庄重的表情和态度。
6 . 一板一眼比喻人言行谨守法规,有条有理。
7 . 油腔滑调写文章或言语态度浮滑,不切实。
8 . 哀丝豪竹语本唐˙杜甫˙醉为马坠诸公携酒相看诗:「酒肉如山又一时,初筵哀丝动豪竹。
9 . 哀而不伤虽然悲伤但不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