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开艰难繁重的工作,而选择轻松容易的。
出处:唐六典.卷七.工部尚书少府监匠一万九千八百五十人,将作监匠一万五千人,散出诸州,皆取材力强壮,技能工巧者。不得隐巧补拙,避重就轻。
《唐六典.卷七.工部尚书》:「少府监匠一万九千八百五十人,将作监匠一万五千人,散出诸州,皆取材力强壮,技能工巧者。不得隐巧补拙,避重就轻。」(源) 宋.刘挚〈侍御史黄君墓志铭〉:「民始不以多男为患,父子始不以避重就轻相去。」 《红楼梦》第一○二回:「节度大人早已知道,也说我们二叔是个好人,不知怎么样这回又参了。想是忒闹得不好,恐将来弄出大祸,所以借了一件失察的事情参的。倒是避重就轻的意思也未可知。」 《清史稿.卷一一一.选举志六》:「其或败检踰闲,仅与避重就轻,均非整饬官方之意。命详注实迹,不得笼统参劾。」 《清史稿.卷一二三.食货志四》:「臣已严禁,并於例给大票外,将每船装盐包数亦填明舱口清单,庶可杜避重就轻,不致以多报少。」 清.刘坤一〈复桂芗亭观察书〉:「商贩避重就轻,锱铢必较,自系实在情形。」 《文明小史》第六回:「禀帖上,又说柳知府许多坏话。说他如何疲软,等到闹出事来,还替他们遮掩,无非避重就轻,为自己开脱处分地步。」
他做事时老是避重就轻,难以担当大任。 工作就是这么多,如果大家都想避重就轻,那因难的部分谁来完成? 一提到失业的事,他就避重就轻,不愿多说。 更多句子 ++
避开艰难繁重的工作或责任,而选择轻松容易的。【造句】:他工作时老是避重就轻,因此难以担当大任。 避开主要的问题,而谈些无关紧要的事。【造句】:他回答警察的询问时避重就轻,以便为自己开脱罪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