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外桃源”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地方。
典出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后遂无问津者。”
“世外桃源”的故事源于晋代陶渊明写的一篇《桃花源记》。根据这篇文章记载,有位以捕鱼为业的武陵人,一天顺溪捕鱼却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在溪流两岸,他看见一片桃花林,长达数十米,其中没有其他树木,而地上花草鲜艳美丽,他彻底地被这种美景迷住了,不知不觉就向前划去。不知划了多久,只见溪水从一个山口边流出来,而山上有一个洞口,里面透着些许光亮。渔人就下了船,步行从洞口进去。刚开始,洞口很窄,仅容一人通过,渔人又走了几十步,突然眼前变得开阔敞亮了。只见这里土地平坦肥沃,房屋整齐,有美丽的池塘、桑树和竹林,田间的小路交错相通,村落中鸡、狗的叫声此起彼伏。田野里人们来来往往地劳作,老人、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所穿的衣服与桃花源外面的时代以前的衣服一样。桃花源中的人看见渔人都很惊奇,问他从哪里来,还邀请他去自己家里,杀鸡置酒请他宴饮。村落里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纷纷来打听消息。他们说自己前代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的祸乱,才带领着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便与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用说魏朝和晋朝了。渔人向他们讲述了外界的情况,他们都感到惋惜。他们还各自邀请渔人到自己家中宴饮。几天之后,渔人起身告辞,桃花源中的人们就嘱咐他出去后千万不要对外面人谈起这个地方。渔人出了桃花源,找到了船,照原路返回。在路上,他仔细地做了标记。渔人回到郡城后,拜见太守,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但最终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比喻风景优美而人迹罕至的地方。【造句】:这里风光秀丽,景色怡人,真是个世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