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雉

【血雉】基础信息( 学名,英文)

词语
英文 Blood Pheasant
学名 Ithaginis cruentus
繁体 血雉

【血雉】介绍

体长45公分。喙黑色,脚红色。雌雄外形不同,雄鸟头顶灰色,头冠白色;头部黑色,但眼睛周围、喙基部和喉部为红色;颈部、胸部、腹部为黄色,但上胸部具红色斑纹;背部淡灰色;尾羽灰色,但中央尾羽两侧外缘为红色;具1~2个或更多的距。雌鸟头冠灰色,尾羽白色;身体其他部分则为褐色。

【分布】

共14亚种,分布于亚洲南部及东南部的喜马拉雅山区、尼泊尔、西藏、中国大陆和缅甸,出现于海拔2,000~4,500公尺。

【生活习性】

栖息于针叶林。白天于地面活动,晚上则在树上休息,属于群聚性的鸟类,常成10~30只一起觅食。以冷杉和桧木嫩芽、浆果、苔藓、竹笋为主要的食物,但繁殖期时也会以昆虫为食。觅食方式和其他雉科鸟类不一样,主要用喙啄食,很少用喙和脚耙土,并且边走边啄食,啄食速度快。成群活动的血雉,多由雄鸟担任警戒,遇敌害时雄鸟会发出急促的“si”声,其余个体会快速窜入林下躲避。繁殖期4~7月,会成对出现,属于一夫一妻制,具繁殖领域。巢筑于岩石下方、岩洞或树基部的洞穴内,并以植物茎、叶和自身羽毛为衬里。每窝可产4~8个卵,卵为长椭圆形,白色但带有褐色的斑纹。孵化期24~30天。幼雏于孵化后2天便可离巢,跟随雌鸟觅食。像其他雉科鸟类一样,目前都受到栖地破坏和人类猎捕的威胁,但因为血雉分布在偏远山区,所以受害情况比较不严重。

【血雉】相关的组词

【血】组词

【雉】组词

热门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