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成语比喻口头上说话好听,像蜜一样甜,肚子里却怀着暗害人的阴谋。
典出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玄宗天空元年》:“李林甫为相……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李林甫,唐玄宗时身任“兵部尚书”及“中书令”,相当于宰相。此人虽能书善画,颇有才艺,但品性颇恶,好嫉妒贤能,欺上压下。对于玄宗,他不顾是非黑白,一律采用谄媚奉承的方法,讨好玄宗,以及玄宗宠信的嫔妃,甚至玄宗身边的心腹太监,以取得他们的欢心和支持,而保住自己的地位。对于朝臣则是另一套,凡是才能比他高,声望高过他者,他都不择手段地排斥打击。李林甫在与同僚们交往时,总是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口里总是说一些体贴的“善意”话。然而,事实上,他心里非常阴险狡猾,常常暗算他人。当时李适之担任宰相,一天,李林甫装作诚恳的样子对李适之说:“我听说华山地区出产大量黄金,如果能够开采出来,就可大大增加国家的财富。可惜这件事皇上还不知道。”李适之信以为真,与玄宗议事时,就讨论了此事。玄宗听说有黄金可采,非常高兴,立刻把李林甫找来商议。但此时李林甫却说:“华山是帝王‘风水’集中的地方,虽然有黄金,但怎么可以随便开采呢?劝您开采华山之金的人,恐怕是不怀好意。”玄宗听后,心里对李适之产生了不满,反而认为李林甫是一位忠君爱国的臣子。就这样,李林甫依靠暗算他人,谄媚于玄宗,爬上了宰相的位置,并一直做了十九年。日子久了,人们就发现了李林甫的伪善,于是大家便在背地里说他“口有蜜,腹有剑”。
这厮口蜜腹剑,正所谓慝怨而友者也。——明·王世桢《鸣凤记·南北分别》哭竹生笋释义“哭竹生笋”原意指在竹子旁边痛哭求笋,笋自然就生长了,意在宣扬孝道。典出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孙皓传》:“右大司马丁奉、司空孟仁卒。”下有裴注《楚国先贤传》曰:“宗(按:孟仁本名宗,因避孙权之孙皓字元宗之讳,改为孟仁)母嗜笋,冬节将至。时笋尚未生,宗入竹林哀叹,而笋为之出,得以供母,皆以为至孝之所致感。”
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年少时,父亲便去世了,母亲一个人将他带大。家里没有父亲,生活十分困苦,但孟宗的母亲一直坚持让孟宗读书。幼小的孟宗体会到母亲的艰难,所以对母亲也十分孝顺。一年冬天,孟宗的母亲由于操劳过度病倒了,这一病就病了很多天。在这期间,她很少进食,一天她突然对孟宗说很想喝点鲜笋汤。孟宗听到母亲要吃东西后非常高兴,但转念又发愁了。母亲想吃鲜笋,可如今是隆冬,去哪里寻鲜笋呢?为了不让母亲失望,孟宗带着铲、锄,在这隆冬时节出去寻找鲜笋。片刻之后,孟宗便来到了一片竹林,可寒风瑟瑟,竹叶已经冻得垂落了,哪里还能看到鲜笋的影子。孟宗在寒风中,寻找了整整一天,累得精疲力竭,却连半根笋的影子也没看到。想到母亲为自己日夜操劳,又想到早上病床上母亲那期待的目光,孟宗忍不住扶着竹子哭起来。他越哭越伤心,哭得连竹子都在他手中不停地颤抖。就在孟宗不知如何是好时,他忽然听到地面裂开的声音,睁开眼一看,只见地上长出了粗壮的嫩笋。孟宗见到鲜笋,大喜,连忙将鲜笋挖出,拿回家中,为母亲煮汤。孟母吃了鲜笋汤,果然病愈了。人们都说这是孟宗的孝顺感动了竹神,才得以有笋。后来,孟宗更加努力读书,终于身居要职,为国家做了许多有益的事情。
语本《资治通监.卷二一五.唐纪三十一.玄宗天宝元年》:「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啗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形容一个人嘴巴说得好听,而内心险恶、处处想陷害人。明.王世贞《鸣凤记》第二五出:「这厮口蜜腹剑,正所谓慝怨而友者也」
口中含着蜜,肚子里却藏着把剑。形容一个人嘴巴说的好听,而内心险恶、处处想陷害人。语本《资治通监.卷二一五.唐记三十一.玄宗天宝元年》。【造句】:这种人口蜜腹剑,要是被他的话给迷住,后果一定很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