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因文字形似而致传写或刊刻错误。
出处:抱朴子.内篇.遐览抱朴子曰:「郑君言符出於老君,皆天文也。老君能通於神明,符皆神明所授。今人用之少验者,由於出来历久,传写之多误故也。又信心不笃,施用之亦不行。又譬之於书字,则符误者,不但无益,将能有害也。书字人知之,犹尚写之多误,故谚曰:『书三写,鱼成鲁,虚成虎。』此之谓也。」
元.黄溍《日损斋笔记.辩史》:「濬当读为迅,则又因裴駰训徇为疾,而以迅为疾,义相近而言也,去古既远,经史中鲁鱼亥豕,若此者不一,学者必欲以意强通之,岂阙疑之义乎?」 明.李开先〈贺谷少岱丧目重明序〉:「字无鲁鱼亥豕之讹,由此而享文名;术穷熊经鸿宝之秘,由此而登仙籙。」 《红楼梦》第一二○回:「既是假语村言,但无鲁鱼亥豕以及背谬矛之处,乐得与二三同志,酒余饭饱,雨夕灯窗之下,同消寂寞,又不必大人先生品题传世。」
现今媒体追求快速报导的结果,往往致使鲁鱼亥豕的错误层出不穷。 中国文字颇多笔画近似,因而在书写上经常造成鲁鱼亥豕的讹误。 这部书急着出版上市,校对的品质并不精审,鲁鱼亥豕的情况为数不少。 更多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