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起义举事。
出处: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秦王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秦王既没,余威振於殊俗。陈涉,罋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徙之徒,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闲,而倔起什伯之中,率罢散之卒,将数百之众,而转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清.范文《沉华阳传》:「逆贼张献忠屡出没於楚、蜀之交,所在残破,揭竿而起者,浸不可制。」 清.李伯元《南亭笔记》卷七:「(陈)国瑞本居六合,有妻有子。李长寿揭竿而起,据有城池,见子绝爱怜之,抚如己出。」 《清史稿.卷四三九.戴鸿慈列传》:「俄灭波兰而用严法以禁其语言,今揭竿而起要求权利者,即波兰人也。」 清.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李自成者,迫於饥寒,揭竿而起,固无革命观念,尚非今日广西会党之侪也。」 清.昭槤《啸亭杂录.卷八.杨诚斋军门》:「公尝入陛见,其署篆者暴虐,激变营兵,乱军蒲大芳揭竿而起。」
苛政肆虐,常驱使人民揭竿而起。 秦朝末年,农民在陈胜、吴广的倡导下揭竿而起,反抗暴秦的统治。 不堪统治者的压迫需索,为了生存,人民只有揭竿而起,奋力一搏。 更多句子 ++
本指秦末陈胜、吴广仓促起义,反抗暴秦的史事。见《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后比喻起义举事。《清史稿.卷四三九.戴鸿慈传》:「俄灭波兰而用严法以禁其语言,今揭竿而起要求权利者,即波兰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