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画龙点睛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2 . 深入浅出指讲话或文章的内容深刻,语言文字却浅显易懂。
3 . 洗耳恭听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
4 . 守口如瓶守口:紧闭着嘴不讲话。闭口不谈,象瓶口塞紧了一般。形容说话谨慎,严守秘密。
5 . 对牛弹琴比喻讲话、做事不看对象。
6 . 万马齐喑喑:哑。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旧时形容人民不敢讲话。现也比喻沉闷的政治局面。
7 . 钳口结舌钳口:闭口。闭口不说话。形容理屈词穷说不出话来。也指慑于淫威不敢讲话。
8 . 言之有物物:内容。文章或讲话有具体内容。
9 . 缄口结舌闭口不说话。形容理屈词穷说不出话来。也指慑于淫威不敢讲话。
10 . 花香鸟语鸟语:鸟鸣如同讲话一般。形容春天动人的景象。
11 . 能说会道形容很会讲话。
12 . 深入显出指讲话或文章的内容深刻,语言文字却浅显易懂。
13 . 大辩若讷讷:语言迟钝,不善于讲话。真正有口才的人表面上好像嘴很笨。表示善辩的人发言持重,不露锋芒。
14 . 刍荛之言刍荛:割草打柴的人。割草打柴人的话。指普遍百姓的浅陋言辞。也用作讲话者的谦词。
15 . 消声灭迹不公开讲话,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不再出现。
16 . 会道能说形容很会讲话。同“能说会道”。
17 . 多言繁称讲话或写文章时,不必要的虚浮词太多。
18 . 洗耳拱听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同“洗耳恭听”。
19 . 消声匿影不公开讲话,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不再出现。
20 . 一替一句一句接着一句,轮流讲话。
21 . 金人缄口金人:铜制的人。缄口:封嘴,指缄默不言。铜人闭口不讲话。形容言词谨慎。亦作“金人三缄”。
22 . 能说惯道形容人口才好,很会讲话。
23 . 善为说辞说辞:讲话。形容很会讲话。后指替人说好话。
24 . 鹦鹉学语鹦鹉:一种能学人发音的鸟。鹦鹉模仿人学习讲话。比喻没有主见,人云亦云。亦作“鹦鹉学舌”。
25 . 画龙点晴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26 . 者也之乎者、也、之、乎都是古汉语里常用的虚词。指讲话或写文章咬文嚼字。含讽刺意。
27 . 恭默守静默:沉默;守:遵守,保持。恭恭敬敬地沉默,不讲话,保持肃静。
28 . 拙嘴笨舌拙:笨。嘴舌笨拙,形容不善于讲话。
1 . 娓娓动听形容讲话生动好听。
2 . 娓娓而谈形容讲话连续不断的样子。
3 . 洋洋盈耳洋洋:众多;盈:充满。指宏亮而优美的声音充满双耳。形容讲话、读书的声音悦耳动听。
4 . 摩口膏舌磨练口舌。形容讲话很厉害,善于挑拨诬陷。
1 . 语不择人谈话时没有选择对象。
2 . 噤若寒蝉比喻不敢说话。
3 . 默默无言闷不吭声。
4 . 只字不提一个字也没提起。
5 . 点睛之笔笔:文笔。指文章传神绝妙之处。
6 . 讳莫如深比喻将事情隐瞒得非常严密,不为外人所知。
7 . 秘而不宣隐瞒所知,不作宣布。
8 . 讳莫高深隐瞒得很紧,不让别人知道。
9 . 出浅入深犹言深入浅出。
10 . 倾耳而听偏侧耳朵听。
11 . 倾耳细听侧耳留意而听。
12 . 三缄其口说话谨慎或不说话。
13 . 破壁飞去南朝梁张僧繇画龙点睛,而后龙震破屋壁,脱身飞去的故事。典出宣和画谱˙卷一˙道释。后比喻人由平凡而骤然显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