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春秋有关的成语

成语列表

春秋相关的成语

1 . 叶公好龙叶公:春秋时楚国贵族,名子高,封于叶(古邑名,今河南叶县)。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2 . 千虑一失语本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3 . 一国三公春秋时晋献公命士蒍为重耳和夷吾筑城,士蒍敬守君命,但为免除后患,只得草率完工,赋诗:「孤裘尨茸,一国三公,吾谁适从。」典出左传˙僖公五年。后比喻政令出於多门,事权不统一,使人无所适从。

4 . 假途灭虢春秋时,晋国向虞国借路,以攻打虢国。

5 . 郢书燕说郢:春秋战国时楚国的都城;书:信;燕:古诸侯国名;说:解释。比喻牵强附会,曲解原意。

6 . 急功近利语本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对胶西王越大夫不得为仁:「仁人者正其道不谋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

7 . 坐怀不乱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将受冻的女子裹于怀中,没有发生非礼行为。形容男子在两性关系方面作风正派。

8 . 秦晋之好春秋时,秦、晋二国世代联姻。

9 . 一字褒贬语本晋˙杜预˙春秋左氏传序:「春秋虽以一字为褒贬,然皆须数句以成言。」后用以比喻为文记事论人,用字措辞非常严谨。

10 . 惩恶劝善语本左传˙成公十四年:「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圣人谁能修之。

11 . 秦庭之哭春秋时,吴国入侵楚国,申包胥向秦国乞援,立於秦国朝庭倚墙而哭,连续七日七夜,终於感动秦君出兵救援。

12 . 管鲍之交春秋时代齐国管仲和鲍叔牙相交至深。见列子˙力命。后用来比喻友情深厚。

13 . 尝鼎一脔品尝锅中的一块肉,就可以知道整锅食物的滋味。语本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尝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后比喻可由部分推知全体。

14 . 屦及剑及春秋时楚庄王等不及穿鞋佩剑,就急着出兵为大夫申舟报仇的故事。见左传˙宣公十四年。后形容人行动果决、快速、迫不及待的样子。

15 . 春秋鼎盛春秋:指年龄;鼎盛:正当旺盛之时。比喻正当壮年。

16 . 南冠楚囚南冠,南方楚人的头冠,借指囚犯。春秋时,楚人锺仪戴着故乡南国的帽子被囚。典出左传˙成公九年。后比喻为被羁囚的人不忘故国衣冠。

17 . 杀妻求将春秋时,吴起杀掉妻子以求得到鲁国的信任和重用。比喻为了追求名利而不惜做灭绝人性的事。

18 . 郑卫之音本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因儒家认为其音淫靡,不同於雅乐,故斥之为淫声。

19 . 打死老虎齐庄子建议攻打越国,和子说:先王有遗嘱命令不可攻打越国,因为越国如猛虎一样。庄子说:虽然是猛虎,如今已是死老虎了。典出吕氏春秋˙季秋纪˙顺民。后以打死老虎比喻攻击已失威势的人。

20 . 春秋笔法孔子作春秋,常以一字一语寓褒贬之义。

21 . 清静无为道家语。春秋时期道家的一种哲学思想和治术。指一切听其自然,人力不必强为。

22 . 射石饮羽射箭没入石中,只剩箭羽在外。典籍中传有其事者共四人:春秋楚人养由基和熊渠子、汉朝李广、北周李远。后用以比喻心意专注则可发挥超人的力量。

23 . 唐突西施西施,春秋美女。唐突,冒犯。唐突西施指为标榜丑女反冒犯了美女。比喻举动冒昧不适,或对女子的不尊重。

24 . 诸子百家泛指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各家学说。

25 . 斲轮老手春秋时,齐桓公有一位名叫扁的工匠,专制车轮。砍制车轮得心应手,制做精巧。虽心中自有绝窍技术,但无法用言语完全表达出,传给儿子。故七十岁依旧斲轮。典出庄子˙天道。比喻技艺精练纯熟或经验丰富的人。

26 . 九原可作九原:春秋时晋国卿大夫的墓地在九原,因称墓地;作:起,兴起。设想死者再生。

27 . 易子而食子:指儿女。原指春秋时宋国被围,城内粮尽,百姓交换子女以当食物。后形容灾民极其悲惨的生活。

28 . 季孟之间这里指春秋时鲁国三家大贵族中势力最大的季氏和势力最弱的孟氏。指在季、孟两者之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29 . 非异人任春秋时郑成公卧病,郑国大夫子驷请求与晋国和好,郑成公因楚王曾因他的缘故,眼睛受了箭伤,而不愿背弃楚国而与晋国交好。

30 . 九牛二虎之力九牛语本列子˙仲尼:「吾之力者,能裂犀兕之革,曳九牛之尾。」二虎指春秋鲁国的大力士管庄子刺二虎的故事,典出战国策˙秦策二。九牛二虎之力比喻极大的力量。

31 .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春秋时晋献公亡,大夫里克欲迎公子重耳,乃杀公子奚齐与卓,逼辅国大夫荀息自缢。

32 . 亡戟得矛春秋齐、晋战争时,有一士兵在混战中,遗失戟,而拾得矛的故事。典出吕氏春秋˙离俗览˙离俗。后比喻有失有得或得失相等。

33 . 自郐以下春秋时,吴国季札曾於鲁国聆赏各国乐诗并评论之,唯自郐国以下者均不再评论。典出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后比喻程度太低,不屑评论。

34 . 秦晋之缘春秋时,秦晋二国世代联姻。

35 . 肝胆楚越肝胆:比喻关系密切;楚越:春秋时两个诸侯国,虽土地相连,但关系不好。比喻有着密切关系的双方,变得互不关心或互相敌对。

36 . 吴市吹箫春秋时伍子胥自楚逃至吴,曾於吴市吹箫乞食。见史记˙卷七十九˙范雎蔡泽传。后用以比喻行乞街头或飘泊流浪,生活困顿。

37 . 味如鸡肋味儿与鸡的肋骨一样无味。语本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曰:「修曰:夫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比喻没有味道或少有实惠。

38 . 临难铸兵临到国家危难之际,才去制造兵器。语本晏子春秋˙内篇˙杂上:「溺而后问队,迷而后问路,譬之犹临难而遽铸兵,临噎而遽掘井,虽速亦无及已。」比喻事到临头才着手准备,却为时已晚。

39 . 濮上之音相传春秋时,卫灵公到晋国访问,途中夜宿於濮水之上,半夜听到琴声,就命令乐师师涓记下。

40 . 衣裳之会与“兵车之会”相对而言,指春秋时代诸国之间和好的会议。

41 . 秦欢晋爱春秋时,秦、晋二国世代联姻。

42 . 祁奚之举春秋时,晋国大夫祁奚,告老还家,晋侯问谁可继任其职,祁奚先推举其仇家解狐,后又推荐其子祁午。典出左传.襄公三年。后比喻选贤举能,不以外仇内亲为顾忌,有德有才者皆可荐举。

43 . 橘化为枳语本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后比喻同样的东西会因环境的不同而引起变化。

44 . 夏五郭公《春秋》一书中,“夏五”后缺“月”字,“郭公”下未记事。比喻文字脱漏。

45 . 相惊伯有春秋时郑大夫伯有为郑人所杀,死后变为厉鬼,郑人常受其鬼魂惊扰而竞相走避。见左传˙昭公七年。后比喻因惊疑而自扰。

46 . 食指大动春秋时楚人献大鳖给郑灵公,此时郑国大夫子家与子公将入朝觐见,子公忽然食指动,遂告诉子家说:「他日我如此,必尝异味。

47 . 暮虢朝虞虢,春秋时小国名,故地在今河南省。虞,春秋时小国名,故地在今山西平陆。暮虢朝虞指春秋时晋国假道虞国,出兵灭掉了虢国,归途中又灭了虞国。见左传˙僖公五年。后比喻覆灭的迅速。

48 . 六通四辟指上下四方和春秋四时。

49 . 社稷之臣本指春秋时代附庸於大国的小国。

50 . 百家诸子泛指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各家学说。

51 . 郑卫之声本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因儒家认为其音淫靡,不同於雅乐,故斥之为淫声。

52 . 屈一伸万屈服於一人之下,才能凌越於万人之上。语本汉˙赵晔˙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夫屈一人之下,必伸万人之上。」形容大丈夫能屈能伸。

53 . 郑卫之曲本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因儒家认为其音淫靡不同於雅乐,故斥之为淫声。

54 . 轮扁斫轮轮扁:春秋时齐国有名的的造车工人;斫轮:用刀斧砍木制造车轮。指精湛的技艺。

55 . 春祈秋报春秋两季的社祭。

56 . 事齐事楚事:侍奉;齐、楚:春秋时两大强国。依附齐国呢?还是依附楚国?比喻处在两强之间,不能得罪任何一方。

57 . 年头月尾指从岁首到腊月底,泛指一年之中。也指《春秋》三传每年首尾的文字。唐时试官常撷取以试应试明经科士子是否熟谙经传本文。

58 . 泱泱大风本为春秋时季札赞美齐乐之辞。

59 . 人尽可夫春秋时,郑大夫祭仲专权跋扈,郑厉公欲藉祭仲女婿雍将之除去。

60 . 滕薛争长春秋时,滕侯与薛侯互争席次的故事。见左传˙隐公十一年。后比喻互比高下,互争长短。

61 . 割臂盟公割臂:刺破胳臂;盟:盟约。原指春秋战国时鲁庄公与孟任割破胳臂,订下婚约。后泛指用割破手臂立誓宁约(指男女秘订婚约)。

62 . 齐大非耦耦,配偶。春秋时齐侯想将女儿嫁给郑国太子忽,太子以国力悬殊不敢高攀而辞却,人问其故,曰:「人各有耦,齐大非吾耦也。」典出左传˙桓公六年。比喻婚姻门第不相称,不敢高攀。

63 . 牧豕听经东汉时承宫为人牧豕而听讲春秋,勤学不倦的故事。典出后汉书˙卷二十七˙承宫传。后比喻勤学。

64 . 痛抱西河春秋时,子夏居於西河,其子死,伤心哭至失明。典出史记˙卷六十七˙仲尼弟子传˙卜商传。后比喻丧子之痛,常用於悼人丧子之辞。

65 . 捧心西子西子,春秋越国美女西施。捧心西子指西施因心痛而捧胸皱眉,更加显得十分美丽。后用来形容美丽女子在病中娇弱的模样。

66 . 翳桑饿人春秋时,晋国灵辄於翳桑挨饿,赵盾给他食物并接济其母。

67 . 笔削褒贬笔:记载。削:删改。古时在竹简或木简上写字,写错要修改时就用刀削。原指孔子作《春秋》,用文字来评文论物的好坏。也指用文字褒扬、贬斥人或事。

68 . 二竖为虐春秋时晋侯病重,梦到病症化为二个小孩在对话,说要逃到膏肓之间,使良医来了也无可奈何。典出左传˙成公十年。后遂以二竖为虐比喻病魔缠身。

69 . 犒赏三军犒:以财物或食物慰劳、鼓励。三军:春秋时称中军、左军、右宫为三军;后统称军队。现指陆、海、空三军。指奖赏、慰劳军队将士。

70 . 四书五经四书:亦称四子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指儒家经典。

71 . 苌弘碧血形容为正义事业而流的血。苌弘:春秋时周大夫,又称苌叔。碧:青绿色的玉石。

72 . 凤去秦楼春秋秦穆公时,萧史?弄玉夫妇住在凤台,后乘凤而去的故事。

73 . 若敖鬼馁若敖:指春秋时楚国的若敖氏;馁:饿。若敖氏的鬼受饿了。比喻没有后代,无人祭祀。

74 . 五羖大夫羖:公羊。特指春秋虞有贤才的大夫百里奚。

75 . 燕姞梦兰春秋时代郑国文公的贱妾燕姞,梦见郑国先君化为天使赐予兰花。后得文公宠幸,侍寝而怀孕生穆公。见左传˙宣公三年。后遂以燕姞梦兰比喻受宠或怀孕生子的吉兆。

76 . 会稽之耻春秋时吴王夫差发兵围越都会稽,越王句践称臣请和,夫差乃罢兵而归,是为「会稽之耻」。

77 . 董狐直笔董狐:春秋时晋国的史官。直笔:根据事实,如实记载。指敢于秉笔直书,尊重史实,不阿权贵的正直史家。

78 . 吹箫乞食原指伍春秋时子胥于吴市吹箫向人乞讨。后指沿街乞讨。

79 . 蒸藜出妻相传春秋时曾参非常孝顺,因妻子以未蒸熟的藜菜侍奉后母,遂休其妻。典出孔子家语˙卷九˙七十二弟子解。后比喻人子克尽孝道。

80 . 春困秋乏春秋二季,人多慵懒疲倦,故俗有春困秋乏之语。

81 . 割臂之盟割臂:刺破胳臂;盟:盟约。原指春秋战国时鲁庄公与孟任割破胳臂,订下婚约。后泛指用割破手臂立誓宁约(指男女秘订婚约)。

82 . 一匡九合春秋时管仲辅助齐桓公“一匡天下,九合诸侯”,建立霸业。后亦指立国大事。

83 . 假道灭虢假:借;道:道路;虢:春秋时诸侯国,在今山西平陆及河南三门峡一带。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

84 . 苍吾让兄春秋时苍吾绕以妻美好而让兄。见淮南子˙泛论。比喻不必要的过分谦让。

85 . 昌歜羊枣据传周文王嗜昌歜,春秋鲁曾点嗜羊枣。后用以指人所偏好之物。

86 . 若敖之鬼若敖:指春秋时楚国的若敖氏。若敖氏的鬼将因灭宗而无人祭祀。比喻没有后代,无人祭祀。

87 . 春秋笔削孔子作春秋,记事或详、或略,或书、或不书,皆有微言大义寓於其间。

88 . 唐突西子唐突:冒犯;西子:即西施,春秋时美女。冒犯了西施。比喻抬高了丑的,贬低了美的。

89 . 彩衣娱亲传说春秋时有个老莱子,很孝顺,七十岁了有时还穿着彩色衣服,扮成幼儿,引父母发笑。后作为孝顺父母的典故。

90 . 伯玉知非伯玉:蘧瑗,字伯玉,春秋时卫国人;非:不对。比喻知道以前不对。

91 .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吃起来毫无滋味,丢弃又觉得可惜。语本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比喻东西没什么用处,又舍不得丢掉。

92 . 陶朱范蠡范蠡,春秋时期楚国人。曾助越王勾践灭掉吴国。后游齐国,隐居在陶(今山东定陶西北),以经商致富,号陶朱公。

93 . 祝鮀之佞祝鮀,春秋卫人,能言善辩,或指其善以巧言媚人,后因以为佞人的典型。

94 . 兵车之会春秋时齐桓公争霸,屡次与诸侯会盟,其中在鲁僖公年间的四次,齐国带有军队,你为“兵车之会”。

95 . 匪夷匪惠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96 . 郑人实履郑人:春秋时期郑国人。履:鞋。郑国人买鞋。比喻只相信书本,不相信客观实际。多用以讽刺教条主义者。

97 . 春秋无义战春秋时代没有正义的战争。也泛指非正义战争。

98 . 祁奚之荐春秋晋国大夫祁奚告老,将辞中军尉职事。晋悼公问谁可承接,祁奚先推荐仇人解狐。复问,又荐举其子祁午。时人因而有“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之誉。后用为善于

99 . 前目后凡目:细目;凡:概略。《春秋》的一种笔法,一件事在文中重复出现,对前者详加说明,后者概略叙述。

泛指春秋的成语有哪些

1 . 春花秋月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2 . 秋月春花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春秋 相似成语

1 . 急于求成急:急切。急着要取得成功。

2 . 表里不一内外不一致,指思想和言行不一致。

3 . 百密一疏在慎重细密的构思中,因一时的疏忽而造成错误。

4 . 鼠目寸光形容人目光短浅,识见狭小。

5 . 拔苗助长比喻为求速成而不按事物本有渐进的秩序,结果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6 . 政出多门政令由许多部门发出。语本左传˙成公十六年:「鲁之有季孟,犹晋之有栾范也,政令於是乎成。今其谋曰:晋政多门,不可从也。」比喻中央政府或领导阶层权力涣散。

7 . 言行不一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外一套。

8 . 月下花前本指景色幽美的环境,后多指男女幽会谈情的美好情境。

9 . 言不由衷心口不一,虚应敷衍。

10 . 两面三刀比喻阴险狡猾,耍两面手法,挑拨是非。

11 . 冰清玉洁比喻品行高洁。

12 . 穿凿附会生拉硬扯,牵强解释。

相关查询

成语分类